东山复起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同“东山再起”。
出处明·张煌言《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》:“悬拟壮猷,东山复起。夫何讣闻,遽骑箕尾?”
例子清·袁枚《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书》:“夫子乞养西归,东山复起,物换星移,三十年为一世矣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dōng shān fù qǐ
注音ㄉㄨㄥ ㄕㄢ ㄈㄨˋ ㄑ一ˇ
繁体東山復起
感情东山复起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重新得势。
近义词东山再起
英语bob up again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入吾彀中(意思解释)
- 大有可为(意思解释)
- 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(意思解释)
- 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(意思解释)
- 多多益善(意思解释)
- 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(意思解释)
- 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(意思解释)
- 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(意思解释)
- 暮史朝经(意思解释)
- 鼻青脸肿(意思解释)
- 肝胆欲碎(意思解释)
- 云天雾地(意思解释)
- 进道若退(意思解释)
- 诈奸不及(意思解释)
- 偶一为之(意思解释)
- 流里流气(意思解释)
- 羊质虎皮(意思解释)
- 学而优则仕(意思解释)
- 男大当婚(意思解释)
- 显亲扬名(意思解释)
- 不宁唯是(意思解释)
- 满面春风(意思解释)
- 惴惴不安(意思解释)
- 霜露之悲(意思解释)
- 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(意思解释)
- 慢条斯理(意思解释)
- 跃跃欲试(意思解释)
- 拆东墙补西墙(意思解释)
※ 东山复起的意思解释、东山复起是什么意思由似曾相识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贫贱不移 | 移:改变。不因生活贫困、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形容意志坚定。 |
响答影随 | 如应声和答、形影相随。比喻两者紧密相连。 |
人才济济 | 人才: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。济济:众多的样子。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。济济:众多样子。 |
林下风致 | 同“林下风气”。 |
超俗绝世 | 谓超出世俗,无人可比。 |
野心勃勃 | 野心:指攫取名利、地位、地盘等的欲望;勃勃:旺盛的样子。形容野心很大。 |
弦外之响 | 比喻言外之意。 |
诛求无度 | 敛取、需索财贿没有限度。 |
野没遗贤 | 见“野无遗贤”。 |
毁于一旦 | 一旦:一天。指得来不易的东西;一下子就毁掉了。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。 |
不费吹灰之力 |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,不花一点力气。 |
喔咿儒睨 | 儒睨:强笑的样子。形容老着脸皮,强作欢颜。 |
慷慨悲歌 | 情绪激昂地唱歌,以抒发悲壮的胸怀。 |
供不应求 |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。供:供应。 |
偃旗息鼓 | 偃:放倒;息:停止。原指秘密行军;不暴露目标。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进锐退速 | 锐:迅速。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。 |
不置可否 |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阳春白雪 | 阳春;白雪: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;后来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学艺术。 |
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 | 谚语。比喻只要有决心,肯下功夫,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。 |
黄耳传书 | 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。后比喻传递家信。 |
休戚是同 | 休:欢乐,吉庆;戚:忧愁;是:语助词。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。形容关系密切,同甘共苦。 |
意兴索然 | 索然:全无,空尽。兴致全无。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。亦作“兴致索然”。 |
通今达古 | 同“通今博古”。 |
立地书橱 | 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文博。 |
运筹帷幄 | 运筹:筹划;策划。帷幄:军中营帐。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。 |
偶语弃市 | 偶语:相对私语;弃市:在闹市执行死刑。指在暴政下,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。 |
欧风美雨 |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