囫囵吞枣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囫囵:整个儿;完整的。指不加咀嚼;把枣子整个吞下去。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;缺乏思考;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。
出处宋 圆悟禅师《碧岩录》:“若是知有底人,细嚼慢咽;若是不知有底人,一似浑囵吞个枣。”
例子读书要善于思考,不能囫囵吞枣,不求甚解。
基础信息
拼音hú lún tūn zǎo
注音ㄏㄨ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
繁体囫圇吞棗
正音“囫”,不能读作“wù”。
感情囫囵吞枣是贬义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含贬义,形容读书不认真。
辨形“枣”,不能写作“束”。
辨析囫囵吞枣和“生吞活剥”;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。不同在于:①囫囵吞枣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;“生吞活剥”偏重指生搬硬套。②“生吞活剥”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;囫囵吞枣不能。
谜语吃枣子不吐核
近义词生吞活剥、不求甚解
反义词融会贯通、含英咀华、细嚼慢咽
英语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
俄语воспринимать без разбóру
日语なつめを丸(まる)のまま飲み込む;(読書内容などを)ろくに検討(けんとう)もせずうのみにする
德语eine Dattel hinunterschlucken,ohne sie zu kauen-etwas lesen,ohne es zu verstehen
法语manger les jujubes sans les mǎcher(tout gober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书通二酉(意思解释)
- 坚强不屈(意思解释)
- 聋者之歌(意思解释)
- 犬马恋主(意思解释)
- 齐头并进(意思解释)
- 缘悭分浅(意思解释)
- 旧地重游(意思解释)
- 自强不息(意思解释)
- 遗形藏志(意思解释)
- 悬崖勒马(意思解释)
- 东扶西倒(意思解释)
- 困而不学(意思解释)
- 拔茅连茹(意思解释)
- 珍楼宝屋(意思解释)
- 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(意思解释)
- 胜友如云(意思解释)
- 便还就孤(意思解释)
- 春光明媚(意思解释)
- 扭直作曲(意思解释)
- 东施效颦(意思解释)
- 离奇古怪(意思解释)
- 有求必应(意思解释)
- 卑鄙龌龊(意思解释)
- 顾景惭形(意思解释)
- 偶语弃市(意思解释)
- 精明强干(意思解释)
- 悲不自胜(意思解释)
- 欲速则不达(意思解释)
※ 囫囵吞枣的意思解释、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由似曾相识提供。
成语接龙(顺接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不骄不躁 | 骄:骄傲;躁:急躁。不骄傲;不急躁。 |
说一不二 | 指说话算数;说了就不更改。 |
叫化子 | 乞丐。 |
十全大补 | 药名。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。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。 |
下临无地 | 临:居高处朝向低处。从高往下看,望不见底。形容地势极其陡峭。 |
衣锦还乡 | 衣:穿;锦: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。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;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。 |
漫不经心 | 漫:随便;不受约束;经心:在意;留心。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;随随便便;不在乎。 |
大开方便之门 | 给予极大的方便。 |
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分工合作 | 众人各司其责,共同从事工作。 |
举止娴雅 | 娴:文雅。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。 |
足衣足食 | 衣食丰足。指生活富裕。 |
飞蛾扑火 | 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寻死路;自取灭亡。 |
似曾相识 | 好象曾经见过。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。 |
流风馀俗 | 遗留的风气、习俗。 |
天下为一 | 一:统一。指国家统一 |
孤注一掷 | 注:赌注;赌博时所押上的钱;孤注: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;掷: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。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;以决最后输赢。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。 |
出神入化 | 神:神妙;化:指化境;极高超的境界。超出神妙;进入化境。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。 |
打开天窗说亮话 | 比喻无须规避,公开说明。 |
古来今往 | 从古代到现代。 |
饱学之士 | 饱学:学识渊博。指学识渊博的人。 |
比翼鸟 | 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在一起飞的鸟。比喻恩爱夫妻。 |
池鱼之殃 | 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祸害。 |
纲举目张 | 纲;鱼网上的总绳;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。目:网眼;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。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;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。也比喻条理分明。 |
好学不倦 | 倦;厌倦。爱好学习;从不厌倦。 |
蹊田夺牛 | 蹊:践踏;夺:强取。因牛践踏了田,抢走人家的牛。比喻罪轻罚重。 |
力不能支 | 力量不能支撑。表示事到危难时候;想要挽救、解决;但力量不够。 |
诞妄不经 | 荒诞虚妄,不合常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