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榆之景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晚年时光。
出处唐·刘禹锡《谢分司东都表》:“虽迫桑榆之景,犹倾葵藿之心。”
例子清·黄轩祖《游梁琐记·三麻子》:“吾辈风烛余年,正足自娱桑榆之景,岂堪以粉黛重自斫耶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sāng yú zhī jǐng
注音ㄙㄤ ㄩˊ ㄓ ㄐ一ㄥˇ
感情桑榆之景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主语、宾语;比喻垂老之年。
近义词桑榆末景
英语the evening of one's life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金不换(意思解释)
- 不登大雅之堂(意思解释)
- 轮扁斫轮(意思解释)
- 艺高人胆大(意思解释)
- 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(意思解释)
- 如臂使指(意思解释)
- 雪兆丰年(意思解释)
- 扬幡擂鼓(意思解释)
- 掉以轻心(意思解释)
- 天之骄子(意思解释)
- 当机立断(意思解释)
- 简明扼要(意思解释)
- 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(意思解释)
- 反治其身(意思解释)
- 危急关头(意思解释)
- 语短情长(意思解释)
- 公才公望(意思解释)
- 户告人晓(意思解释)
- 女扮男装(意思解释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释)
- 兵微将寡(意思解释)
- 面有难色(意思解释)
- 爱则加诸膝,恶则坠诸渊(意思解释)
- 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(意思解释)
- 天网恢恢(意思解释)
- 不宁唯是(意思解释)
- 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(意思解释)
- 离本趣末(意思解释)
※ 桑榆之景的意思解释、桑榆之景是什么意思由似曾相识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革风易俗 | 改变风气和习俗。 |
风言影语 | 捕风捉影的话语。 |
取长补短 | 吸取别人的长处;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。 |
玩世不恭 |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。玩世:用消极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;不恭:不严肃。 |
鬼瞰其室 |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,将祸害其满盈之志。 |
慌里慌张 |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。 |
铁面无私 | 形容公正严明;不讲情面。铁面:比喻刚直无私。 |
以弱制强 | 以:用,靠。弱:弱小。制:制服。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。亦作“以弱毙强”。 |
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| 公姑:公婆。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。 |
昂藏七尺 |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缠绵悱恻 | 缠绵: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;悱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无法排遣。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。也作“悱恻缠绵”。 |
骨肉之亲 | 骨肉:骨和肉,比喻至亲;亲:亲爱。比喻父母、兄弟、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。 |
阳春白雪 | 阳春;白雪: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;后来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学艺术。 |
讨价还价 | 卖主要价高;买主给价低;双方要反复争议。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;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。 |
定国安邦 | 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 |
贤母良妻 | 见“贤妻良母”。 |
断织劝学 |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,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。后比喻劝勉学习。 |
闲情逸致 |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 |
平地一声雷 |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。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。 |
安身立命 | 安身:有容身之所;立命:精神上安定。指生活有着落;精神有所寄托。 |
善善恶恶 | 称赞善事,憎恶坏事。形容人区别善恶,爱憎分明。 |
金口木舌 | 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 |
充耳不闻 | 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 |
鸡口牛后 |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 |
足不出门 | 同“足不出户”。 |
前赴后继 | 赴:奔赴。前面的冲上去了;后面的紧跟上来。形容不断投入战斗;奋勇冲杀向前。 |
霜露之悲 |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