悮国欺君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悮:耽误;欺:欺骗。欺骗君王,祸害国家。
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八卷:“假如有一等做官的,悮国欺君,侵剥百姓,虽然官高禄厚,难道不是大盗?”
基础信息
拼音wù guó qī jūn
注音ㄨˋ ㄍㄨㄛˊ ㄑ一 ㄐㄨㄣ
感情悮国欺君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祸害国家。
近义词欺君误国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个人主义(意思解释)
- 箪瓢屡空(意思解释)
- 年少无知(意思解释)
- 仰屋著书(意思解释)
- 列风淫雨(意思解释)
- 拉大旗作虎皮(意思解释)
- 九霄云外(意思解释)
- 多情善感(意思解释)
- 茕茕孑立(意思解释)
- 指手划脚(意思解释)
- 叫苦连天(意思解释)
- 心上心下(意思解释)
- 聪明才智(意思解释)
- 公子哥儿(意思解释)
- 欺人自欺(意思解释)
- 饥不择食(意思解释)
- 胡支扯叶(意思解释)
- 绵里藏针(意思解释)
- 春寒料峭(意思解释)
- 不在话下(意思解释)
- 迷离惝恍(意思解释)
- 不宁唯是(意思解释)
- 耳聪目明(意思解释)
- 诸如此类(意思解释)
- 束身受命(意思解释)
- 逢人说项(意思解释)
- 河山之德(意思解释)
- 是非曲直(意思解释)
※ 悮国欺君的意思解释、悮国欺君是什么意思由似曾相识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 |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。 |
支支吾吾 | 亦作“支支梧梧”。谓说话吞吞吐吐,含混躲闪。 |
又红又专 |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,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。 |
当仁不让 |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;不推托;不谦让。当:面对着;仁:原指正义的事;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。 |
夜深人静 | 深夜没有人声;非常寂静。 |
栋梁之材 | 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。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。 |
不三不四 | 不像这也不像那。即不像样子;不伦不类。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。 |
姹紫嫣红 | 姹:美丽;嫣:妖艳;美好。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。也作“嫣红姹紫”。 |
东扶西倒 | 从这边扶起,却又倒向那边。比喻顾此失彼。也形容坏习气太多,纠正了这一点,那一点又冒头了。 |
一哄而起 | 喧闹;起哄。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。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。 |
刀光剑影 | 刀的闪光;剑的投影。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;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。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;干坏事。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。 |
行不顾言 | 顾言:顾及自己所说的话。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 |
花言巧语 |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。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;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。 |
乳臭未干 |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。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。 |
公才公望 | 才:才识;望:名望。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。 |
尘外孤标 | 尘外:世外;孤标:孤立的标志。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。 |
举直错枉 | 举:选拔。直:正直,指正直之人。错:通“措”,废弃,放弃。枉:弯曲,比喻邪恶之人。起用正直贤良,罢黜奸邪佞人。亦作“举直厝枉”、“举直措枉”。 |
将夺固与 | 要想得到,必先给予。固,同“姑”。 |
春去冬来 | 春天过去,冬天到来。形容时光流逝 |
美人迟暮 |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。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。 |
聪明才智 | 聪明:耳聪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起死回生 |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。形容医术高明。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。 |
取之不尽 | 拿不尽。形容极其丰富。 |
不在话下 |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;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;转入别的情节。现多指事物轻微;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;用不着说。 |
雅俗共赏 | 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“雅人”;把没文化的人称“俗人”;赏:欣赏。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。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;能为各种人所接受。 |
前赴后继 | 赴:奔赴。前面的冲上去了;后面的紧跟上来。形容不断投入战斗;奋勇冲杀向前。 |
进进出出 | 走进走出,穿进穿出。 |
可有可无 |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。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