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诒伊戚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自寻烦恼;自招灾殃。
出处《诗经 小雅 小明》:“心之忧矣,自诒伊戚。”《左传 宣公二年》:“乌呼,我之怀矣,自诒伊戚,其我之谓矣。”
例子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一卷:“昊天寺在幽州,与萧后接壤境界,倘辽人知之,发兵劫驾,岂非自诒伊戚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zì yí yī qī
注音ㄗˋ 一ˊ 一 ㄑ一
繁体自詒伊戚
感情自诒伊戚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自寻烦恼。
近义词自贻伊戚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十全十美(意思解释)
- 学贯中西(意思解释)
- 回心转意(意思解释)
- 苦尽甘来(意思解释)
- 隔靴搔痒(意思解释)
- 僧多粥少(意思解释)
- 习非成是(意思解释)
- 争先恐后(意思解释)
- 志在千里(意思解释)
- 鼻青脸肿(意思解释)
- 叫化子(意思解释)
- 珠宫贝阙(意思解释)
- 土木形骸(意思解释)
- 大失所望(意思解释)
- 望而生畏(意思解释)
- 酒后茶余(意思解释)
- 国泰民安(意思解释)
- 歌舞升平(意思解释)
- 恶醉强酒(意思解释)
- 分门别类(意思解释)
- 龙驭上宾(意思解释)
- 断织劝学(意思解释)
- 唇枪舌剑(意思解释)
- 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(意思解释)
- 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(意思解释)
- 绿林强盗(意思解释)
- 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(意思解释)
- 今古奇观(意思解释)
※ 自诒伊戚的意思解释、自诒伊戚是什么意思由似曾相识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身无分文 | 形容非常贫穷。 |
踏破芒鞋没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 | 到处寻找都没找到,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。 |
回心转意 | 回、转:掉转、扭转;心、意:心思。重新考虑;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。 |
笑骂由他笑骂,好官我自为之 | 指为官声名很坏,任凭人们笑骂,还是泰然自若当自己的官。 |
故家乔木 | ①谓世家的人才、器物必定出众。②喻指乡贤。 |
光前耀后 | 光前:光兴前业。光耀祖先,造福后代。 |
兵无常势 | 兵:战争;常:常规、不变;势:形势。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。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。 |
薄暮冥冥 | 薄暮:傍晚;太阳落山的时候;冥冥:天地昏暗。傍晚时天色昏暗。 |
扬威耀武 | 见“扬威曜武”。 |
倦鸟知还 |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;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。 |
酒后茶余 |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。 |
视死如归 |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为了正义事业;不怕牺牲生命。 |
满招损,谦受益 | 自满会招致损失,谦虚可以得到益处。 |
作贼心虚 | 虚:怕。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,心里老是不安。 |
本末倒置 | 本:树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树梢;比喻事物的枝节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。 |
钻木取火 |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,靠摩擦取火。 |
春去冬来 | 春天过去,冬天到来。形容时光流逝 |
天下第一 |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。 |
受益匪浅 | 匪:通“非”。得到的好处很多。 |
勤学苦练 | 认真学习,刻苦训练。 |
斗转星移 | 北斗转换了方向;星辰移了位置。形容时间的流逝;岁月的变迁。斗:北斗星;星:星辰。 |
不问青红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问情由。 |
逢人说项 |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|
忘乎所以 |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;作出不适宜的举动。乎:古汉语虚词;无词汇意义;所以: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。 |
繁荣富强 | 繁荣:(经济或事业)蓬勃发展;兴盛;富强:(国家)生产丰富;力量强大。形容国家兴旺发达;富足强大。 |
争分夺秒 | 不放过一分一秒;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。也作“分秒必争”。 |
材优干济 | 指才能优异,有干练的办事能力。 |
朝升暮合 | 零碎卖米。形容生活困难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