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ìguó

治国


拼音zhì guó
注音ㄓˋ ㄍㄨㄛˊ

繁体治國
词性动词

治国

词语解释

治国[ zhì guó ]

⒈  治理国家政务,使强盛安定。

安邦治国。

administer a country; manage state affairs;

引证解释

⒈  治理国家政务。

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治国在齐其家。”
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诸子》:“野老治国于地利,騶子养政于天文。”
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学校》:“有文事者必有武备,文以治国,武以捍难。”
《陕北民歌选·移民歌》:“三山低,五岳高, 毛主席 治国有勋劳。”

⒉  安定、太平的国家。

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治国去之,乱国就之。”
《管子·明法》:“所谓治国者,主道明也;所谓乱国者,臣术胜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治国[ zhì guó ]

⒈  治理国事。

《礼记·大学》:「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。」
《文选·袁宏·三国名臣序赞》:「治国以礼,民无怨声。」

⒉  政治清明百姓安乐的国家。

《荀子·富国》:「其耕者乐田,其战士安难,其百吏好法,其朝廷隆礼,其卿相调议,是治国已。」

乱国

分字解释


※ "治国"的意思解释、治国是什么意思由似曾相识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在官员知法犯法不是新闻、依法治国才是新闻的时代,抛开制度变革不谈,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:如果体制有毒,个人在其中的罪孽就可以赦免么?

2.治国之道,在乎猛宽得中。

3.作者便创造了一个被你我附体的小童生,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去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……

4.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,开过的方子也很多,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。

5.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,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。

6., 法家思想诞生于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,以其富国强兵、以法治国的理论而著名。

7.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,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。古人云: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。把“修身”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。做一个文明的大学生是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。

8., 到了春秋时期,由于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巨大的变革,因而造成礼崩乐坏,暴露出以礼治国的危机。

9.但各国的统治者皆鼠目寸光,治理国家乏善可陈,只有氐族人苻坚颖脱而出,治国兴邦,颇多建树,曾有过短暂统一中国北方的壮举。

10.自古这用药便如治国,有的药是君,有的药却是臣,若是君强臣弱,自然国泰民安,但若是君弱臣强,大权旁落,那可要天下大乱了。那两味药本是药中的臣子,分量一旦加重,便将一副好端端的良方,变成了伤人元气的狼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