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得


拼音zì dé
注音ㄗˋ ㄉㄜˊ
词性动词


自得

词语解释

自得[ zì dé ]

⒈  自觉得意、开心。

意气扬扬,甚为自得。
悠然自得。——明·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
contented; self-satisfied; be pleased with oneself;

引证解释

⒈  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。

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其夫为相御,拥大盖,策駟马,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”
三国 魏 嵇康 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,穷则自得而无闷。以此观之,故 尧 舜 之君世, 许由 之巖栖, 子房 之佐 汉,接舆 之行歌,其揆一也。”
宋 苏轼 《岐亭》诗之一:“远林草木暗,近舍烟火湿。下有隐君子,啸歌方自得。”

⒉  自己有心得体会。

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”
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君子深造之以道,欲其自得之也。自得之则居之安,居之安则资之深,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,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自得[ zì dé ]

⒈  自觉得意。

《史记·卷六二·管晏传》:「其夫为相御,拥大盖,策驷马,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」

自满

⒉  自得其乐。

《文选·班固·东都赋》:「嗜欲之源灭,廉耻之心生,莫不优游而自得。」
《文选·潘岳·闲居赋》:「筑室种树,逍遥自得。」

⒊  自得其道。

《礼记·中庸》:「君子无入而不自得。」
汉·郑玄·注:「自得谓所乡不失其道。」
宋·程颢〈秋日偶成〉诗二首之二:「万物静观皆自得,四时佳兴与人同。」

⒋  自然获得。

《文选·李康·运命论》:「不求而自得,不徼而自遇矣。」
《文选·阮籍·咏怀诗一七首之六》:「求仁自得仁,岂复叹咨嗟。」

英语contented, pleased with one's position

德语Unbeschwertheit (S)​

法语content de soi

分字解释


※ "自得"的意思解释、自得是什么意思由似曾相识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萨尔温河绕城而过,城外星罗棋布的村庄炊烟袅袅,牧归的人们正悠闲自得的赶着牛羊归圈,显现出一派静谧祥和的气象。

2.牛羊骏马在这里怡然自得。

3.除却五欲,疮疣解脱,优游自得,安闲自在。

4.一个庞然大物被扔进了河里,原来是一大顿垃圾,但鱼儿依旧怡然自得地游着,只怪它们没有明察秋毫的本事,否则为什么没多久它们就死了呢?

5.赌桌上,永远不是拿着一手好牌的人赢钱,然而那些往往令人难以捉摸,拿着一手烂牌却依然还能表现得悠然自得的人才能最终赢得赌局。

6.一百十五、由于流动人口不太多,他还保持着固有的、悠悠自得的“纯朴性”。

7.虽然耗子隐藏的很隐蔽,但猫还是明察秋毫,与渺小的耗子相比,猫就是庞然大物,我看着猫抓老鼠,怡然自得。

8.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,但是他还是怡然自得的享受着努力的快乐。

9.这个时期,中国依然被怡然自得的天朝心态笼罩着,统治者对几本期刊在大陆的传播,虽不以为然,却也不以为意。

10., 士大夫大都风流自赏,标榜名士清客的作风,借以文会友之便,啸聚同类,舞文弄墨,品诗论画,此唱彼和,自得其乐。